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購買新輪胎(New Tires)是一項重要的投資,不僅能提升行車安全,還能優化駕駛體驗。
然而,如何挑選適合自己車輛與駕駛需求的輪胎呢?
本篇文章將從更換時機、輪胎選擇要點、購買注意事項等方面,幫助您做出最聰明的輪胎選擇!
選擇適當時機更換輪胎,不僅能確保行車安全,還能避免因輪胎老化或性能下降影響駕駛體驗。以下是更換輪胎的四大關鍵指標:
根據台灣交通法規,輪胎胎紋深度不得低於 1.6mm,但建議在胎紋深度低於 3mm 時更換,以確保最佳抓地力與排水性能,特別是在雨天行駛時。
📌 如何檢測胎紋?
🔍 1 元硬幣測試法:將 1 元硬幣插入胎紋中,若「1」字完全露出,代表胎紋已過度磨損,應立即更換。
輪胎即使胎紋深度足夠,但長期使用仍會因橡膠老化而降低安全性。
📌 更換建議:
✔ 超過 5 年的輪胎 – 定期檢查胎側狀況
✔ 超過 10 年的輪胎 – 建議立即更換,即使外觀看起來完好
您可以透過輪胎側壁的 DOT 編號 查詢生產日期,如「3019」表示該輪胎為 2019 年第 30 週生產。
若輪胎曾遭受嚴重穿刺、裂痕或胎壁鼓包,即使能修補,安全性仍可能受影響。
📌 無法修補的情況:
🚨 胎側破裂 – 胎側無法修補,需更換輪胎
🚨 胎面破損超過 6mm – 修補後仍可能影響耐用度
🚨 曾發生鼓包 – 內部結構已受損,需更換新輪胎
選擇新輪胎時,應考量車輛類型、駕駛需求與氣候條件,確保最佳的駕駛體驗與安全性。
不同車型對輪胎的需求不同,以下是各類車輛適合的輪胎類型:
✔ 轎車(Sedan) – 全季節輪胎,兼顧舒適性與燃油效率
✔ SUV / 休旅車(SUV/Crossover) – 高耐用輪胎,適合長途與各種地形
✔ 跑車(Sports Car) – 高性能胎,提升抓地力與操控穩定性
✔ 貨卡(Truck) – 加強耐重與耐磨輪胎,適合載重行駛
🚗 全季節輪胎(All-Season Tires) – 適合台灣一般氣候,兼顧抓地力與耐用性
❄️ 冬季輪胎(Winter Tires) – 適合寒冷地區或高山駕駛,提升低溫抓地力
🌧 雨天輪胎(Wet Tires) – 排水性能佳,適合經常下雨的環境
🏎 高性能輪胎(Performance Tires) – 適合熱愛操控與高速駕駛者
購買新輪胎時,請務必確認輪胎規格是否符合車輛需求,常見的輪胎尺寸標示格式如下:
範例: 225/55R17
✔ 225 – 胎面寬度(mm)
✔ 55 – 扁平比(胎壁高度為胎寬的 55%)
✔ R – 輪胎類型(R 代表子午線輪胎)
✔ 17 – 適用輪圈尺寸(英吋)
📌 如何確認適合的輪胎尺寸?
🔍 車主手冊 或 駕駛座車門內側標籤 通常會標示車輛適用的輪胎尺寸。
✅ 選擇知名品牌 – 確保品質穩定,避免購買翻新或來路不明的輪胎
✅ 比較不同品牌與價格 – 依需求選擇最佳的性能與價格比
✅ 確認輪胎保固 – 瞭解廠商提供的保固內容,以便未來維修或更換
購買輪胎時,建議至專業輪胎店或原廠授權經銷商,確保購買正品,避免低價劣質輪胎影響行車安全。
🚗 檢查更換時機 – 胎紋深度、胎齡、胎壁損傷等
🚗 依據駕駛需求選擇輪胎類型 – 城市、長途、高性能或越野
🚗 確認適合的輪胎尺寸 – 根據車主手冊或輪胎標示
🚗 選擇知名品牌,確保品質與安全
購買新輪胎是提升行車安全與駕駛樂趣的重要投資,請務必依照需求選擇最合適的輪胎,確保每次出行都更加安心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