輪胎是影響行車安全與駕駛體驗的關鍵部件,良好的輪胎保養不僅能延長使用壽命,還能提升燃油效率,降低更換輪胎的頻率。
本篇將為台灣駕駛者提供 7 大輪胎保養重點,確保您的愛車隨時保持最佳狀態。

1. 定期檢查輪胎胎壓(提升行車穩定性)

適當的胎壓 可減少輪胎過度磨損,提高燃油效率,並確保行車穩定。台灣的氣候變化大,建議 每月至少檢查一次胎壓,尤其在長途駕駛或季節變換時。

📌 檢查方法

  • 胎壓數值可在 車主手冊駕駛座車門內側標示牌 查詢
  • 使用 胎壓計 測量,或至加油站免費檢測
  • 確保胎壓與 原廠建議值 一致,避免過高或過低

     

2. 定期檢查胎紋深度(提升濕地抓地力)

胎紋太淺的輪胎會 降低抓地力,增加打滑風險,特別是台灣梅雨季節或颱風天。建議 每月至少檢查一次胎紋深度

📌 如何檢查胎紋

  • 使用 一元硬幣 插入胎紋,如可見到數字「1」,表示應更換輪胎
  • 確認輪胎 胎紋磨損指示標(TWI),如已與胎面齊平,表示需更換

     

3. 定期輪胎換位(減少不均勻磨損)

輪胎會因 驅動方式 而有不同的磨損狀況,建議 每 10,000 公里 進行一次輪胎換位,確保 均勻受力,延長輪胎壽命

📌 常見輪胎換位方式

  • 前驅車:前後輪交叉對調
  • 後驅車:左右輪對調
  • 四驅車:依照原廠建議調整

     

4. 進行四輪定位與輪胎平衡(提升行車舒適度)

📌 四輪定位(Wheel Alignment)

  • 避免車輛 方向偏移、行駛不穩
  • 避免 輪胎局部磨損,延長使用壽命
  • 建議 每年進行一次,或更換懸吊系統後立即調整

     

📌 輪胎平衡(Wheel Balancing)

  • 確保輪胎受力均勻,減少車身震動
  • 若高速行駛時方向盤震動,代表可能需要重新平衡

 

5. 更換輪胎時確保規格一致(確保行車安全)

📌 輪胎更換建議

  • 優先 四條同時更換,避免抓地力不均
  • 若僅更換 兩條輪胎,應安裝於 後輪 以提升穩定性
  • 確保輪胎尺寸、負載指數與速度等級符合原廠建議

 

6. 定期檢查備胎(緊急狀況下派上用場)

許多車主忽略備胎保養,導致需要時卻無法使用。備胎長期不使用可能會 胎壓不足、橡膠老化或龜裂

📌 備胎保養重點

  • 3 個月 檢查一次胎壓
  • 長時間未使用,建議 5 年內更換
  • 確認車內 千斤頂與工具齊全

 

7. 良好駕駛習慣延長輪胎壽命

📌 避免以下行為
🚫 急加速、急煞車,增加輪胎負擔
🚫 過快過彎,導致胎邊過度磨損
🚫 頻繁壓過坑洞,影響懸吊系統與輪胎耐用度

✅ 良好駕駛習慣可讓輪胎壽命延長 20-30%!

 

定期保養,提升安全與輪胎壽命

定期輪胎保養不僅可以 延長輪胎壽命,還能 提升行車安全與舒適度
透過 胎壓檢查、胎紋確認、輪胎換位、四輪定位 等基本保養步驟,確保您的愛車隨時處於最佳狀態!

 

💡 關鍵提醒:
✔ 每月檢查胎壓與胎紋
✔ 每 10,000 公里輪胎換位
✔ 每年進行四輪定位與輪胎平衡